首先想强调一点,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尊重的具体表现其实不在与你怎么做,而是在于对方是否感受到了你的尊重。举个例子:你在打游戏,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女朋友聊天。懂这个游戏的女朋友,知道你在上高地,不能分心,所以她不会觉得你的回复不尊重她。不懂这个游戏的女朋友,会觉得你把游戏看得比他重要,连头都没有回一下。反而会更加盛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员早就教过我们的。所以,在不同的沟通场景下,我们当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没有万金油,没有银弹。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重视对方的谈话感受。可能有人会问,这种感受是十足的内心戏。我们怎么知道呢?其实微表情在这里可以发挥作用。这是个大话题,不在这里展开。实在不行,直接关切询问:你觉得我刚才说……,你感觉咋样?也不是不可以。聊天是动态的,感受也是随着谈话内容有情绪波动的。所以这样的询问或者观察要经常。这也是我不见经常用微信去聊天的原因。聊天工具最多只能传达客观信息。感性的东西,人性的微妙。机器万不足其一。   说完基本的要素,再谈谈沟通过程需要注意的一个点:通过话题掌握节奏。这个东西说起来略抽象。举一个最失败的聊天案例:查户口式问答聊天。为什么我们会在这种场景感觉到压力巨大?因为这样的谈话,对双方来说都是要么只有信息输入(回答者),要么只有信息输出(提问者)。感情交流在这之间荡然无存。另一种一问一答的场景,那就是完美的对话了。想象你跟基友分享一个两个人都玩过却之前没有讨论过的游戏。是不是这种场景?你们会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的聊起来。一直聊到下课铃响。所以,带着这种感觉的记忆和节奏。想办法在跟女朋友的对话中也产生这种节奏。那么你和她的感情随着沟通的过程深入,也会越来越充满惊喜和记忆的。   在这种节奏的背后,其实对我们有一个潜在的要求。就是话题的丰富度。这个丰富度,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甚至阅读和学习中。   话题都是需要沉淀的。怎么练习呢?阅读其实是个非常不错的手法。因为信息量够大,效率够高。如何阅读又是另一个大话题了。不展开。   有心急的小伙伴就问了?难道没有临时抱佛脚的万金油吗?这类话题还是有的,适用性普遍。但是特点不够强。   比如:童年趣事,故乡美食,当下八卦之类的。要注意,这些话题不具备很强的延展性和重复性。千万不要在这些话题上反反复复,特别容易审美疲劳。另外有一些具备对立性的话题,开题要慎重。除非确认与沟通对象站在一边。或者你机灵点,临阵倒戈也不是不行(当然,做人还是要有原则。)   小伙伴们要是有什么聊天的困惑,可以留言或者私信分享出来。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值得学习的东西。因为现实的时间轴不会倒退。覆水难收,有些话一旦出口了。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所谓表白之后也不能做朋友,便是如此。   最后,勿将金樽空对月,且比真心易真情。祝愿每个真心求爱的小伙伴们。都能收获到丘比特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