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抗疫故事的《在一起》余热未散,另一部主旋律国剧《瞄准》的播出又得到众多好评,2020的国剧着实带给我们不少惊喜。
《瞄准》一剧,现在的热度比较一般,可能由于开播前宣发工作的欠缺,知晓度和讨论度与同期的其他剧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但七年磨一剑的精良制作,紧密的剧情设置,却使得这部剧有口皆碑,好评不断,得到了不少专业媒体的称赞。
《瞄准》讲述了松江解放前夕,本是搭档的“水母”池铁城(陈赫饰)和“牧鱼”苏文谦(黄轩饰)两名技术高超的狙击手,因为信仰不同而决裂,背负着不同理想的他们在多次的交锋中走向不一样的道路。
瞄准
·鲜明的人物形象,剧烈的角色冲突
《瞄准》的一大看点是两个主角间的关系设定。 “牧鱼”举枪为救人,“水母”举枪为杀人。就是这样完全相反的两个顶尖狙击手却曾互为搭档,亲如手足,《瞄准》的故事从一开始就给观众抛下这样极具吸引力的脑洞,并在后续的剧情中抽丝剥茧地将过往真相徐徐铺开。 《瞄准》中的人物每个都形象鲜明。 “牧鱼”苏文谦,人如其名,骨子里颇有古代的侠客之风。他智慧过人,嫉恶如仇,因他人欺骗而杀死了救命恩人后自责愧疚,多年也难以释怀;重感情,为了实现答应小雪的承诺,即使在逃跑过程中也始终护着手里的生日蛋糕。
黄轩 饰 苏文谦
“水母”池铁城则是一个十分对立的存在,他对苏文谦很看重,会在组织下达刺杀命令后马上前去援助他,在看到他落江后感到失落;而面对杀戮却又有着一种近乎病态的享受,他会在杀死目标后坐在尸体旁品尝舒芙蕾,笑着看别人在自己面前死去。
陈赫 饰 池铁城
两个角色性格相反,却又有着多年的兄弟情谊,知根知底的搭档间的对抗,带来烧脑的思维碰撞;顶尖狙击手间的博弈,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价值观截然相反却又师出同源的二人,自始自终无不给观众带来关于人性与信念理想的思考。·悬疑加反转,不一样的叙事模式
《瞄准》和其他年代剧一样,其本意都是通过讲述战乱背景下的人或事,引发观众价值观层面的思考与感悟,但《瞄准》却打通了年代剧的另一种作品思路。 《瞄准》通过环环相扣逻辑缜密的悬疑故事,让观众产生观看下去的欲望,在真相的逐步呈现中从角色的身上找到问题答案。这种快速推进、情节紧张的悬疑类型正是当下年轻人喜爱的风格,将内容严肃的主旋律思想用年轻人喜爱的叙事方式呈现,《瞄准》打开了主旋律国剧新的发展方向。 《瞄准》中的悬疑风格渗透到剧的每处细节之中。从剧倒叙式的开头,由苏文谦被审讯的审讯室退到池铁城执行任务的游轮房间,酷炫的转场方式,不断出现的时间地点提示词,暗色调的滤镜和来回切换着的“水母”与“牧鱼”所处的不同空间,整部剧运用了大量悬疑剧的叙事手法,用悬疑剧的方式讲述内战事件,剧情惊心动魄,精彩纷呈。
时空线的来回切换加强剧情紧迫感
悬疑剧最令人担心的是故事的假和空洞。因为埋伏笔和反转的复杂剧情需要,悬疑剧很容易在讲述支线剧情时显得仓促草率。但《瞄准》中的故事情节还是比较细腻的。在给小雪过生日的剧情中,剧组不但拍摄了吃蛋糕这一情节,还加入了苏文谦炒菜、紫舒帮忙洗菜、小雪蹦蹦跳跳地端菜的场景,这些寻常的家庭生活细节使观众对“牧鱼”的这一角色有了更深的了解。枪下的杀戮生死,老旧民房里温馨的三餐粥饭,两相对比之下战争时代人物命运的身不由己、为善隐退为善举枪的剧作主题不言而喻。

苏文谦下厨给小雪庆生
·注重质感,细节处的细致与用心
要讲好一个故事,细节的处理格外重要。 《瞄准》从前期策划、准备到后期制作历经七年之久,七年的打磨与构思,细节处的锤炼,使整部剧呈现出细腻而独特的质感。 制作上的质感追求。《瞄准》的滤镜色调带着几分陈旧的感觉,昏黄的灯、色调单一的服饰在滤镜的处理下呈现出满满的年代感。整部剧古旧的色调配以电影画幅和紧张的背景乐完美地将故事时间拉回了松江解放前夕,剧的每一帧画面透露出的高级质感无不展现了制作者们的良苦用心。 细腻的细节处理。每个看过《瞄准》的观众都会感叹剧中的周到细节。苏文谦放弃狙击手身份后在风吹日晒的码头做了三年的木刻师傅,每天为了生计早出晚归,做着辛苦的木刻工作。为了体现人物过去三年历经的沧桑,黄轩饰演的苏文谦从剧的一开始就是一个头发灰白、衣服破旧,饱经风霜的形象,与回忆支线中那个光鲜亮丽的顶尖狙击手形成鲜明对比。
·信仰主题的年轻化表达
讲述理想信念一类的价值观本是枯燥且晦涩的工作,如何让年轻人理解并接受这些内容,重点是选好讲述方式。 《瞄准》一剧虽是稀松平常的年代剧类型,却创新地采用了悬疑剧的叙事模式,以狙击手的视角切入,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朝不谋夕、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像剧中苏文谦在签收蛋糕的,仅用短暂的一瞬就藏好了钢笔笔尖的钢片,并在审讯室中用这个不起眼的钢片成功解开手铐。这些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剧情设置,既烧脑又充满着挑战性,完美契合了当代年轻观众的观影偏好,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 而《瞄准》也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年代剧,《瞄准》中兄弟之间因观念不同分属不同阵营,各自为信仰而战,为各自的理想博弈。准星之上,善恶之间,同为狙击手,同样举枪,孰善孰恶,观者自辨。这样极具话题性的内容用年轻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是主旋律作品适应年轻观众喜好做出的新的尝试。